ICU:生命最后的防线
供稿:重症医学科 张胜利
说起ICU总让人心头一紧,也让人觉得神秘,当走进ICU病房的患者及家属,常常被此起彼伏的监护设备报警声惊得手足无措。特殊的封闭的病房环境,家属们看不见患者,患者见不到家属,因为信任在ICU病房里有无数双手在编织生命的防护网,为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重症患者的治疗默默付出。这里没有电视剧里夸张剧情,有的却是机器的"滴滴"声,是争分夺秒,以秒为计时单位的生命交响曲,ICU医护用专业的技术与对生命的热爱谱写着生命的续章。
一、生命体征跃动的剧场
ICU是危及生命的急性疾病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病房。ICU医生、护士24小时负责,从而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密切监测和支持治疗。在每个设备齐全的监护单元里,监护设备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构建起立全方位立体空间。呼吸机辅助的的每次通气过程,都精确到毫升输送到肺里进行着氧气的交换,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度要计算到微克/公斤/分钟。当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时,医生会在15秒内完成呼吸机参数调整,护士同步协助调整体位促进氧合。 床旁超声每天多次评估心肺功能,颅压监测实时监测脑内压力。看似风平浪静的病房里,每台设备都在精确地传递着生命体征。护士每小时要记录各项参数,医生每天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监测的指标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二、与死神竞速的24小时
每天清晨的交班会上,夜班护士用沙哑的嗓音汇报:"12床夜间尿量偏少,出入量明显异常,已调整补液速度给予执行利尿医嘱。"这预示着新一轮生命守卫战的开始与战场的交接。科主任带领主管医师在查房查房过程中查体发现患者突然瞳孔收缩——患者手指的细微抽搐,这是患者即将发生癫痫的征兆。在极短时间内医生评估,护士执行抗癫痫药物已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精准注入。当床旁监护仪显示室颤波形的瞬间,护士的双手已经握紧除颤板。从识别到完成首次除颤,团队配合将时间压缩到45秒以内。这些数字背后,是常年反复的模拟训练及实践铸就的肌肉记忆。
三 、超越技术用心的温度传递
机器是冰冷的,医护的心是火热的,在血液净化CRRT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中,护士正在用温热的湿毛巾为昏迷患者擦拭身体。他们熟知每个患者的皮肤敏感区,翻身时总会用手掌护住骨突部位。对于应用呼吸机的患者会精准调节湿化器温度——这样患者吸入的气体更接近体温,也能使患者更加的舒适,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在每日下午的家属探视时间,值班医生会对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也会指着监护仪解释:"如您看这个波形,说明心脏收缩功能在改善。"给家属人文情感上的支持。护士会把患者头发整理整齐,因为记得家属说过"她最爱干净"。工作中的细节构建起比医疗设备更可靠的生命支持系统,让家属及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医护真心实意的温暖。
监护仪的数字跳动着希望的节奏,在这里,每个监护数值的改善都值得医护内心欢呼雀跃。当患者成功脱机拔管,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转出ICU时,医疗团队会静静注视转运床离去——这是他们最享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又一条生命突破了生死结界。在ICU这个特殊的空间里,冰冷的仪器与温热的手掌共同托举着生命的重量,每一次报警音的平息,都是人性光辉对死神的优雅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