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
微信服务号

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知识

结直肠息肉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5-03-31    浏览量:404次

                      供稿:消化内科一病区    陈雨主治医师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肠镜检查者越来越多,肠镜报告中时常看到结直肠息肉的诊断,那么关于结直肠息肉你了解多少?

1.什么是结直肠息肉

结肠、直肠内高于周围肠黏膜的隆起物。也就是说,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疙瘩”,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这些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2.结直肠息肉分类

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而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型息肉。

临床上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发或多发,两个以上就成为多发息肉。

根据内镜下形态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扁平息肉。

3. 结肠息肉病因

炎性因素:长期的炎症刺激,引起结直肠黏膜增生,形成息肉,常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遗传因素:幼年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病等均属于家族遗传病,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息肉病,其他成员遗传性息肉病的发生率较高。

     饮食、运动因素: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久坐缺乏运动者罹患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发现结肠息肉后怎么治疗

≤5m的隆起型腺瘤,推荐内镜下切除,但也可内镜随访观察;

≥6mm的腺瘤推荐内镜下切除;

位于直肠、乙状结肠的≤5mm的增生性息肉建议随访观察,位于其他部位或更大的增生性息肉推荐内镜下切除;

对于息肉发生癌变且怀疑深浸润或息肉较大内镜无法切除的病例应采取手术治疗。

5.息肉切除后随访:根据国内外相关共识意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结直肠腺瘤内镜下治疗后应在3年内行结肠镜复查,对于数量超过3个,有1cm以上腺瘤,或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复查时间应缩短至1-2 年。